吴晓东

艺术网站
网站首页 | 艺术简介 | 艺术展厅 | 艺术家相册 | 书画知识 | 名家点评 | 展览记事 | 访问大中华书画网
艺术简介
吴晓东

  吴晓东,1971年生于一代文宗陈子昂故里,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为四川省艺术院画家、四川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嫘祖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竹篱画院执行副院长、天府百家画廊策划执行人。
  2012年  超越——当代水墨艺术家十人邀请展  北京
  2007年  全国群文系统书法美术摄影大赛铜奖  北京
  2006年&n...(详细介绍)

中国书画动态 更多
·拍卖图录-惠州市永安助学慈善会第三届全国当代名家书画拍卖会
·香港苏富比将举行张大千作品拍卖专场
·2013年春季拍卖会在香港举行
·201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隆重发布
·春华秋实当代画家邀请展在济南举行
·张伟革花鸟画作品展在山东举办
·重庆青年唐大焱五谷画淘出黄金
·2013年全国中青年山水画邀请展在炎黄艺术馆展出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无锡打造中国画院研创基地
·中国首部艺术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发布
·济南举办“春华秋实”当代画家邀请展
·陕西省书协最新出台主席团淘汰制
·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在北京举办
·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入选名单(山水)
·中国北齐壁画重现美颜
·艺术品国际交易中国艺术品占半壁江山
·王璜生欧洲首展在柏林开幕
·“中国名家画北京”北京复评
·中国艺术对话斯洛伐克艺术
·何东西藏人物作品展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展出
书画鉴赏知识 更多
·以情立象 以意成趣
·吴昌硕艺术 是中国画里程碑
·书画鉴定的五个环节
·防假有方 书画作品有了“身份证”
·绘画怎成生产流水线?别信纸上谈兵的鉴定家
·书画鉴定中铁证是否真的如山?
·火眼金睛识赝品 书画真伪鉴定=眼光+科技
·书画收藏品相的五个要素
·如何评估与收藏书画艺术品
·艺术品投资
·书画作品价格计算方法
·如何划分书画家等级
·中国美术之最
·书画投资
·书画收藏
·“历代名画记”引发争论 真伪存疑作品该不该展出
·书画家与经纪人的利益关系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书写性”对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书画收藏水很深 小心书画造假四大陷阱
 
名家点评

青年画家吴晓东创作“蜀中四大才女”之花蕊夫人侧记

发表时间:2013/1/4 17:48:13    

                                陈运旗

  笔者按:“蜀中四大才女”历史文化工程是沫若艺术院组织实施的重点创作项目。它是以历史上四川的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和黄峨为蓝本,由川内知名画家联手创作的巨幅画卷为支撑,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打造系列文艺作品的历史文化系统工程。在此四大才女绘画创作过程中,笔者有幸现场体验了花蕊夫人的绘画创作全过程,感慨颇多。值此四大才女创作告一段落之际,聊写此文以纪念。
  因为工作的机缘,去年5月份我来到了四川省艺术院,眼前的景色和身边接触的人脉也伴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和以前有一些显著的不同。以前被誉为神秘而令人向往的艺术家,自然成为我工作中接触重要组成部分。之前以为艺术家光鲜而风光的外衣也逐渐揭开了面纱。这个时候,一位年轻的艺术家走进了我的生活,也是本文的主人公—花蕊夫人创作的作者,和我一同来到了艺术院,作为同事,我们朝夕相处;作为兄弟,我们相互交流。在他身上使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对工作有了新的态度和转变。回忆和他接触的时时刻刻,以花蕊夫人的创作过程也最为有味。
  他姓吴,名晓东,四川遂宁人,原遂宁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管委会副主任,竹篱书画院执行副院长,因工作表现突出,创作时有佳作问世,而被调入省艺术院,任专职画家兼办公室主任。
“蜀中四大才女”绘画创作经过紧张的前期论证和筹备而进入实施,吴晓东因为过硬的专业功底和独立的创作实力,赢得此次“四大才女”文化工程的入场券,抱得佳人---花蕊夫人归来。

一、求真务实的做事风格
  记得吴晓东在刚接手此项任务时,他深感压力和责任重大。我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会有压力呢?”原本我以为作为专业画家应该是样样齐全,什么都能画的,更不要说是一位历史人物。他当时是这样说的,“一方面,花蕊夫人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国内关于花蕊夫人的作品很多,创新点不好把握;另一方面,历史久远,资料缺乏,花蕊夫人的形象定位也是一个难点,关键是我自己以画花鸟画见长,人物画较少涉及,所以花蕊夫人的创作对我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
  在花蕊夫人的创作过程中,花蕊夫人形象的构思是其前提,也是此次创作的关键核心问题。对此吴晓东颇费了一些心思。花蕊夫人是唐末五代十国人,要想对其成功的历史复原谈何容易。他极其认真的对花蕊夫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个人兴趣爱好做了一个综合分析,查遍所有花蕊夫人有关的历史文献材料,如《五代史》、新旧《唐书》,还有中国美术史,中国服饰史,初步提炼出花蕊夫人创作的一些基本元素,如花蕊夫人的穿着,花蕊夫人的喜好(最爱牡丹花、芙蓉花)、花蕊夫人的体态(五代基本沿袭唐代的以丰满为美的价值观),花蕊夫人的表情(亡国之忧愁)等。
  在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形成了明确的创作思路。吴晓东开始了创作的第一步---素描,也就是花蕊夫人基本形象的定格。那段时间他没有过周末,没有休息时间,每天除了吃饭都在三楼卧室,把卧室当创作室,简直成了“苦行僧”。记得有个周末,因为特殊情况,我提前回单位,恰好撞见了正在创作的他。当时只感到有一种无法形容的伟大感觉。周末一个人独守空楼,穿拖鞋短裤,地板上铺几张报纸,侧坐在上面,仰望着画板,边勾勒线条,边思考,边用橡皮擦来擦去,地面上全部是橡皮擦掉后的碎末末,画板旁边的烟灰缸简直成了另外一幅比较壮观的画面,里面堆的满满的,就像布满石林的小山包,床上,桌子上全是各种参考资料和书籍,杂乱而有章……这个时候我想到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吴晓东创作态度的严谨和投入由此可见一斑。
  花蕊夫人从创作初期的形象设计和构思,到素描、白描,到绢帛上的白描和染色,到最后亭亭玉立,身姿丰盈的如活人问世,无不凝聚着吴晓东的汗水和心血,无不体现着吴晓东对作品的精益求精。特别在后期人物形象刻画精细入微,没有一丝马虎,笔笔见功底。仅就花蕊夫人的头发染色来说,就达一百次之多,每一次颜色都十分讲究,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本领,持久的意志力和对艺术的求真务实精神,这是不可想象的。

二、痴迷的艺术追求
  吴晓东创作的痴迷来源于对艺术无限向往和追求。记得有一天早晨,我们两人一前一后起床。我起来后先跑厕所,在短暂的快活之后,就一路小跑直奔宿舍。就在我到门口之际,吴晓东走出了房间,脚上穿着一双棉拖鞋,眼镜也没有戴,一边小跑,一边拉着裤链,上身披着一件棉袄,半挂在身上,朝画室里跑去。我就纳闷了,这家伙这么早去画室干嘛呢?我就尾随着进入画室,尽管浑身冻得直打哆嗦。走到画室门口,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不想打破此时的宁静,更不想打扰他一个人独立思索的过程,这个时候太美了。花蕊夫人栩栩如生,一个帅哥画家正在尺高的画板面前凝视着昨晚完成的画作,看看是否因为昨晚画到疲惫而失去自我,看看第二天清晨后的第一印象能否唤起原初的共鸣………帅哥,美女,画家,作品,芙蓉花,绿叶,古与今,传统和现代,在此时此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这才是真实的艺术创作人生,艺术如人生,也需要过程,需要耐心,需要积累,需要取舍,需要沉淀……
  吴晓东面对繁忙的行政工作,花蕊夫人的创作如期进行。刚到艺术院,新任领导对工作有了新的部署和新的思考,因为艺术院人员少,我们都冲锋在第一线,时常感觉时间老是不够用,经常加班,经常超负荷在运转。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郭沫若纪念馆的打造、天府百家画苑的筹备,院中环境的整治等一系列的事情,交错并进,相互联系,几乎每一件事情,他都要亲自过问。吴晓东的艺术创作并没有让人失望,而是做出了让人骄傲的成绩,花蕊夫人在繁重的行政事务夹缝中如期推进,并顺利完工。此时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真正内涵,体会到这幅花蕊夫人的创作来的何等不容易。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三楼画室的灯光熠熠闪辉,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独自徘徊,独自劳作,独自思考,独自和才女对话,“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直到此时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吴晓东,作为画家的吴晓东。
  在花蕊夫人创作的近半年时间里,我为吴晓东的创作激情和求真务实的做事风格所感染。想想市场化的今天,一切都变的如快餐一样,机械化和程式化的生产,一切都变的“短、平、快”,创作的过程被省略,结果显得更加重要。想想没有过程,没有积累,没有这种淡定和热爱,哪有什么成果,即便有了成果,也不一定是什么好的成果。而吴晓东能表现的如此淡定和从容,确实是他人生的一大幸事,也是我人生的财富,其实社会的真原本就如此,只是在市场化的今天被扭曲了罢了。现在的我才真正理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中青松的高大和伟岸的背后原因,这就是青松的坚忍不拔的品格。艺术创作也如此,在整个社会的大染缸中,艺术家能保持这份创作激情和坚守自己对艺术的信念,而不被世俗所污染是难能可贵的。当然,我们也寄希望于未来,吴晓东凭着这种对艺术的痴迷和热爱,对艺术创作的求真务实,他一定能走的更远,走得更高。我们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附:花蕊夫人简介: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人,也号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 花蕊夫人经历了后蜀亡国之痛,后虽得宠于宋太祖,但仍不忘旧主,其《述国亡的诗》就是证明,千古流传,颇受后人称赞,表现了花蕊夫人强烈的对亡国的愤慨和对故国的怀念,其爱国主义情操、思想性、艺术性,是难得的蜀中之才女。《全唐诗》有其诗一卷。